时间: 2024-08-03 18:52:30 | 作者: 最新案例
在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的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信物故事,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38集《新中国首台33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跟随信物讲述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一起了解中国西电集团为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研制的电力变压器的故事。
1970年9月,西安变压器电炉厂的实验大厅一束模拟雷电的1175千伏超高电压打向变压器,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我国第一台33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的极限测试。这一刻,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因为一旦测试失败,不仅全厂1000多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一个重要的国家工程也将就此搁浅。
信物讲述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介绍,这是一块铭牌,它来自一台总重142吨的有载调压自耦变压器。这是专门为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研制的电力变压器。50多年前,有一群人背井离乡,他们和第一代西电人一起,通过330千伏电力变压器等全套关键装备的研制,开启了中国输配电产业走上完全独立自主道路的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电力的发展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1958年,国家规划了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后,其一年的发电量可达50多亿度,比建国初期全国一年的发电总量还要多,可以轻松又有效地缓解我国甘肃、陕西等地电荒的局面。
当时要想把刘家峡的电送到500千米外缺电尤其严重的陕西腹地,需要一条至少33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但是当时,我国输配电事业刚刚起步,最高只能达到220千伏的标准。
这110千伏的差距,不单单是一个数字,而是输电线千伏输变电技术探讨研究被列为当时全国31项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之一。
1966年,作为上海电机厂技术人员的张正普、李树棠和数百名职工一起,携家带口坐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为了支援大西北的建设,国家决定将上海电炉厂和上海电机厂部分职工和设备改迁至西安。他们到达西安后不久就加入到了这场前所未有的输变电装备大会战。
信物讲述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说,1964年,国家正式规划了刘天关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这条线路西起甘肃刘家峡,途径天水,东至关中八百里秦川,总长超过500千米,是当时中国输电距离最长、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工程。其中,以超高压变压器为代表的输配电装备研制被视为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当时,研发制造主要任务落在了西电人的身上。面对着严苛的环境和紧迫的时间,要完成这个任务可谓困难重重。
由于当时国外的技术封锁,没有一点资料可以借鉴,变压器的开发团队只能总结规律,从头摸索。
西迁职工、330千伏变压器设计工程师李树棠回忆:“我们主要是总结我们厂多年生产的经验,从110(千伏)到220(千伏)的这个绝缘的等级上来充分地进行论证验证。”
线圈,是变压器的心脏,需要承载超高压的巨大冲击。之前的220千伏变压器采用的是单根纠结式线圈结构,而张正普提出了耐冲击力翻倍的插花纠结式线圈的设计。
西迁职工、330千伏变压器设计工程师张正普回忆:“这个工艺十分艰难的,把设计图画好以后,还要和车间里面的工人师傅商量。”
数万米的扁铜线要经手工一寸寸绕制成几吨重的线圈,每一处正负公差不允许超出1毫米,否则就可能被高压电击穿。为实现插花纠结式线圈的设计,线多岁有着十几年绕线班倒,边做边钻研。
1970年9月,组装完毕的330千伏变压器被送进了实验大厅,在这里它要经历高温、严寒、风雨、雷电等20多项极端严苛的测试。其中,最难的要数模拟雷电环境的打高压实验,变压器需要通过1175千伏超高电压的冲击。张正普回忆说,当时心是咚咚咚咚地跳,打穿就不得了。
当变压器终于安然通过全部测试时,所有人高兴得像过年一样。西电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研制了成套关键装备。
▲中国西电集团为刘天关工程研制的KW4-330空气断路器(运行在陕西汤峪变电站)
中国西电集团先后为我国全部电压等级的第一条输变电线路,以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成套装备和服务。2019年,由中国西电集团提供成套关键装备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至古泉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开启了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新纪元。
▲2019年,中国西电集团为世界首个±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的±1100千伏换流变压器
▲2019年,中国西电集团为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的±1100千伏换流阀
信物讲述人、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深情地说到,如今50多年过去了,刘天关工程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电力,中国也建立起了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电力网络。与此同时,“西迁”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使中国输配电装备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装备的世界名片。
从330千伏到正负1100千伏,从超高压到特高压,从国内到国外,中国西电集团秉承红色血脉,扛鼎央企责任,手握“技术创新”这个“传家宝”,推动中国输配电装备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装备的世界名片。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